首页

国产女王在线调教

时间:2025-05-29 13:00:13 作者:2025体育科普中国行首站活动举行 汪顺等名将走进校园 浏览量:11941

  中新社玉溪10月7日电 题:云南菌农变“菌导” 野生菌特色产业有“蘑”力

  中新社记者 韩帅南

  “大家在采摘野生菌时不要破坏它的生长环境,握住菌柄轻轻一摇就能摘出来。”近日,在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的一片山林中,采菌向导普艳兰正带领一批来自河北省的游客开启采摘野生菌之旅。

8月25日,采菌向导普艳兰(右一)带着游客在云南省易门县一处山林中寻觅野生菌。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

  得益于气候、地理等资源优势,地处中国西南的云南拥有900余种野生食用菌,约占全国种类的90%、全球种类的36%,是名副其实的“野生菌王国”。过去十多年中,普艳兰的身份从菌农变成“菌导”,同时也见证着云南野生菌逐步从深山走向市场,成长为年产值数百亿元(人民币,下同)的大产业。

  33岁的普艳兰在“菌乡”易门长大,从小练就了识菌、采菌的生活技能。“小时候我们采来的菌子只是供家里人吃。”普艳兰说,后来随着云南野生菌的名气越来越大,逐渐有商贩来到易门收购野生菌。

  “鸡枞鲜甜,煮汤、清炒都可,干巴菌鲜香,用来炒饭最佳。”凭借一手烹饪野生菌的绝技,普艳兰经营的农家乐吸引不少回头客,野生菌成为她致富增收的重要手段。

10月5日,云南省普洱市一家餐厅的服务人员正在清洗野生菌。欧阳莉 摄

  但随着市场对野生菌需求的急剧增长,云南的野生菌价格持续攀升,这一趋势导致各地菌农纷纷涌入山中竞相采菌。不合理、不科学的过度采挖情况频现,对野生菌资源造成严重破坏。

  普艳兰回忆,大概在十年前,村民一窝蜂地进山采菌,那段时间她明显感觉到菌子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。

  针对这一情况,云南易门、南华等地陆续推出“包山养菌”等保育促繁政策,并通过制定乡规民约等举措引导村民有序采摘,有效缓和了野生菌产业发展需求与菌农利益之间的矛盾,助推云南野生菌产业高质量发展。今年7月,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发布《野生菌保护利用管理办法》,成为中国首个野生菌保护管理规范性文件。

  2020年起,普艳兰承包了家附近370余亩山林,对林中野生菌的采收时间和方法进行统一管理,确保菌子在最佳时令出菌和高效繁殖,促进了野生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。

  “保护好环境才能增加收入,这已经成为菌农的共识。”普艳兰说,随着野生菌产量的提高,前来易门收购菌子的企业和商贩越来越多,还有部分菌农通过直播销售菌子,甚至卖到了国外。

8月8日,云南省南华县两位主播通过直播介绍云南野生菌产品。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

  如今,野生菌凭借其天然纯净、营养丰富的特性以及独特鲜美的风味,在国内外餐饮市场上大放异彩,成为云南产业发展的增长点之一。

  最近几年,普艳兰发现,各地游客不再满足于仅在餐桌上品尝野生菌的美味,更希望能够亲身体验采菌的乐趣。于是带着游客进山采菌成为她新的增收渠道。

  不仅是普艳兰,云南各地结合各自野生菌的特点推出旅游产品。今年,昆明启动“避暑食菌季”活动,推出多条避暑、采菌路线。大理的旅游企业将徒步、科普与采摘野生菌结合,推出不同的“捡菌子”线路产品。南华、易门、香格里拉等野生菌主产区,也通过“野生菌+节庆”带动餐饮、旅游、购物发展,形成新的消费热潮。

  今年6月起,越来越多想要捡菌的外地游客找到普艳兰,她愈发忙碌。“我们采菌之前拍拍它的菌盖,让它的孢子散落,这样菌子明年才能继续长出来。”带领游客采菌时,普艳兰也向他们传递着生态文明理念。(完)

【编辑:田博群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【大道共通】这,就是文明之路丨文旅交融 搭建共谋共建“彩虹桥”

今年以来,国内多个城市宣布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落地,尤其在纳入城中村改造的35个超大特大城市,几乎都有相关款项落地。这意味着国内多个城市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将按下“加速键”。

据悉,未来,戴德梁行将以投资广州全球合伙人的崭新身份,带动更多国际优质资源汇聚羊城,协同打造高能级消费商圈、特色商业街区。

农业农村部:近一年来各地累计检查各类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地2.4万处次

“5%左右”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如何定的?政府工作报告表示,这一目标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、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,并与“十四五”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,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,体现了积极进取、奋发有为的要求。

数字“双城记” 生活添便利

期内,各个行业的失业率维持低水平,大多数主要行业的失业率均轻微下降或保持不变;各行业的就业不足率变动不一,但幅度普遍不大。

消费增速垫底,杭州怎么了?

行动方案》的发布,彰显了我国建设“数字人才强国”的决心,为数字人才的培育提供了方向指引,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筑起“蓄水池”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